外观
经济学-复习资料2
10955字约37分钟
学习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它通常由以下四个组成部分构成:
消费 (Consumption, C):这是指家庭和个人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包括食品、住房、交通、娱乐等。消费支出通常是GDP的最大组成部分。
投资 (Investment, I):这是指企业在资本品上的支出,包括购买机器设备、建筑物、基础设施等。此外,还包括住宅投资和企业库存变化。
政府购买 (Government Spending, G):这是指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国防、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如社会福利支出),因为这些不代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净出口 (Net Exports, NX):这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和服务总额减去进口商品和服务总额后的差额。如果一个国家出口多于进口,则净出口为正,反之则为负。
因此,GDP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 = C + I + G + (X - M)
其中,X
代表出口,M
代表进口。
2. 用支出运算GDP时的投资是什么?
在用支出法计算GDP时,投资(Investment, I)指的是经济体内用于未来生产能力的支出,而不是指金融市场中的投资如股票和债券的购买。具体来说,投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固定投资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 住宅投资 (Business Fixed Investment):用于新住宅和公寓的支出.
- 非住宅投资 (Residential Investment):用于经营活动的建筑物和设备方面的投资.
存货投资 (Inventory Investment):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表示为: GDP = C + I + G + ( X - M ) C
: 消费I
: 投资G
: 政府购买X
: 出口M
: 进口
3. 政府购买和消费、投资的区别在哪里?
政府购买、消费和投资在GDP计算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和定义。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政府购买(Government Spending, G)
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包括:
- 政府消费支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开支,如公务员工资、办公费用、国防支出、教育和公共安全支出等。
- 政府投资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等资本项目的支出。
政府购买不包括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支付),因为这些支出不对应于商品或服务的直接购买。
消费(Consumption, C)
消费指的是家庭和个人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具体包括:
- 耐用品消费:如汽车、家电等使用寿命较长的商品。
- 非耐用品消费:如食品、服装等使用寿命较短的商品。
- 服务消费:如医疗、教育、娱乐和其他服务。
消费是由个人或家庭进行的,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
投资(Investment, I)
投资指的是用于未来生产和服务的支出,具体包括:
- 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在建筑物、设备和软件上的支出,包括商业固定投资和住宅固定投资。
- 存货投资:企业存货(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变化。
- 知识产权产品投资:包括研发、软件和艺术作品的支出。
投资主要由企业和个人进行,用于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
区别总结
主体不同:消费主要是家庭和个人的支出,投资主要是企业和个人的资本支出,政府购买则是政府的支出。
目的不同:消费的目的是满足当前的需求和生活需要,投资的目的是为未来的生产和服务做准备,政府购买的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内容不同:消费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知识产权产品,政府购买包括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
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间的差别主要基于购买者的类型,而不是所购买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通过这些区别,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支出法计算GDP时不同支出项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4. 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不计入GDP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不对应商品和服务的生产
GDP的计算主要是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金、失业救济、养老金、补贴等,虽然涉及资金的流动,但这些资金的发放并不直接对应任何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因此,计入这些支付会导致GDP的双重计算和扭曲。
2. 资金的重新分配
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政府通过税收和其他方式从一个经济主体(如个人和企业)收取资金,然后再分配给另一个经济主体(如低收入者、失业者或退休人员)。这些支付不代表新的生产活动,只是现有收入的再分配。因此,它们不能反映国家实际生产力的变化。
3. 经济活动的衡量准确性
GDP旨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生产水平。如果将转移支付计入GDP,实际经济活动的衡量将失去准确性,因为这些支付不代表任何实际的经济产出。例如,当一个人领取失业救济时,这笔资金并不代表增加了社会的商品或服务。
4. 避免重复计算
在转移支付过程中,支付的资金已经在其他地方(如个人或企业的收入)中被计入GDP。如果再将转移支付计入GDP,会导致重复计算。例如,政府从企业或个人征收税款,这些税款已经反映在企业或个人的收入中,如果政府将这些税款以福利形式重新分配,又计入GDP,实际上是重复计入了同一笔资金。
结论
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是为了确保GDP只反映一个国家的实际生产活动和经济增值,避免资金的重复计算和扭曲经济活动的衡量。这种处理方法确保了GDP作为衡量经济活动的指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如何评价GDP经济指标?
评价GDP作为经济指标时,需要考虑其优点、局限性以及它在不同背景下的适用性。以下是对GDP经济指标的全面评价:
优点
- 综合性强:GDP涵盖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是衡量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 国际可比性:GDP是全球广泛使用的经济指标,各国通常使用相似的计算方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比较较为方便。
- 反映经济规模:GDP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较高的GDP通常表示较强的经济实力。
- 政策制定依据:政府和决策者常常以GDP作为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的依据,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局限性
- 忽视非市场活动:GDP不包括家庭劳动、志愿服务等非市场活动的价值,未能全面反映实际经济活动。
- 忽视环境成本:GDP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成本,可能导致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的忽视。
- 收入分配不均:GDP没有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掩盖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
- 不反映生活质量:GDP主要关注经济产出,但不直接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
- 短期波动:GDP容易受到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可能会夸大或掩盖长期经济趋势。
适用性和改进措施
- 使用人均GDP:将总GDP按人口分配计算的人均GDP,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但仍需考虑收入分配问题。
- 绿色GDP:引入环境和资源成本,绿色GDP试图在衡量经济活动的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性。
- 国民幸福指数:一些国家和地区尝试使用国民幸福指数(GNH)或其他替代指标,结合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 多指标综合评价:除了GDP,还可以结合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均)等指标,进行更全面的经济评价。
结论
GDP作为经济指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应结合其他补充指标和方法,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分析。这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 什么是IS-LM
模型?
IS-LM模型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一个经济体中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产出和利率的影响。该模型由约翰·希克斯和阿尔文·汉森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发展和推广。IS-LM模型结合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提供了一个框架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下是该模型的基本构成和关键概念:
1. IS
曲线(Investment-Savings Curve)
- 定义:IS曲线表示在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投资
I
等于总储蓄S
时的所有产出Y
和利率i
的组合。 - 推导:从凯恩斯的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出发,即总需求等于总产出。总需求由消费
C
、投资I
、政府支出G
和净出口NX
组成。公式为:
Y = C(Y) + I(i) + G + NX
其中,消费C
是总收入Y
的函数,投资I
是利率i
的函数,政府支出G
和净出口NX
被视为外生变量。
- 特性:
IS
曲线通常向下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低的利率会刺激更多的投资,从而增加总产出。
2. LM
曲线(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Curve)
- 定义:
LM
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货币需求L
等于货币供给M
时的所有产出Y
和利率i
的组合。 - 推导:从凯恩斯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出发,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与收入
Y
成正比)和投机动机(与利率i
成反比)组成。公式为:M = L(Y, i)
其中,货币供给
M
被视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 - 特性:
LM
曲线通常向上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收入水平会增加货币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利率。
3. IS-LM
模型的均衡
- 均衡点: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代表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总产出和利率水平。
- 分析工具:IS-LM模型用于分析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化)和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例如:
- 财政扩张: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导致IS曲线右移,通常会增加总产出和利率。
- 货币扩张:增加货币供给,导致LM曲线右移,通常会降低利率和增加总产出。
图示
在图形表示中,横轴代表总产出Y
,纵轴代表利率i
。IS
曲线向下倾斜,LM
曲线向上倾斜。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经济的均衡点。
结论
IS-LM
模型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帮助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它为决策者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制定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中的总产出和利率。
7. LM
曲线存在哪三个区域,分别表示什么经济含义?
LM
曲线的三个区域反映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不同敏感度和货币市场的不同状况。以下是这三个区域及其经济含义:
1. 凯恩斯区(Keynesian Region)
- 位置:
LM
曲线的水平部分或极为平缓的部分,通常出现在利率极低时。 - 特性:在凯恩斯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极为敏感,即利率变动很小就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大幅变化。
- 经济含义:
- 处于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此时利率非常低,几乎接近零,经济主体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下降,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是购买债券。
- 货币政策无效:由于利率已经接近零,增加货币供给不会进一步降低利率,也无法刺激投资和总产出增长。
- 依赖财政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可能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2. 古典区(Classical Region)
- 位置:LM曲线的垂直部分或极为陡峭的部分,通常出现在利率较高时。
- 特性:在古典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即利率变动不会显著影响货币需求。
- 经济含义:
- 货币市场紧缩:此时货币供给相对较少,利率较高。
- 货币政策无效: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显著降低利率,因为货币需求不敏感,无法显著刺激投资和总产出。
- 依赖市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市场已经高度紧缩,需要依赖市场自身的调整机制来恢复均衡。
3. 中间区(Intermediate Region)
- 位置:LM曲线的中间部分,具有正常的向上倾斜。
- 特性:在中间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具有正常的敏感度,即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关系是负相关的,但不会过于敏感或不敏感。
- 经济含义:
- 货币政策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会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和总产出。
- 灵活性较高: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能够较好地对政策变化做出反应,调节经济活动。
图示总结
在图形表示中,横轴代表总产出(Y),纵轴代表利率(i)。LM曲线通常向上倾斜,但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接近水平(凯恩斯区)或接近垂直(古典区)。
- 凯恩斯区:接近平滑或水平部分,利率极低,货币政策无效。
- 古典区:接近垂直部分,利率较高,货币政策无效。
- 中间区:正常向上倾斜部分,货币政策有效。
通过这三个区域的分析,LM曲线展示了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货币政策对总产出和利率的影响,从而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合适的经济政策。
8. 用IS-LM
曲线分析津贴、税收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通过IS-LM
模型,可以分析津贴和税收对收入(Y)和利率(i)的影响。以下分别说明津贴和税收变化如何通过商品市场(IS曲线)和货币市场(LM曲线)影响经济均衡。
1. 津贴的影响
津贴增加
津贴(政府补助)增加意味着政府支出(G)增加或者直接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C)。这会推动总需求上升,从而影响IS曲线。
IS曲线:
- 政府增加津贴,直接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增加。
- 总需求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
LM曲线:
- 津贴增加对货币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小,LM曲线通常保持不变。
结果:
- 总产出(Y)增加。
- 利率(i)上升(由于需求增加导致的货币需求增加)。
图示
- 初始均衡:IS0和LM0的交点为初始均衡点E0。
- 津贴增加后的均衡:IS曲线右移至IS1,新均衡点E1对应更高的总产出和更高的利率。
2. 税收的影响
减税
减税意味着政府减少了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税款,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的可投资资金,从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IS曲线:
- 减税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增加。
- 减税也可能增加企业的投资(I)。
- 总需求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
LM曲线:
- 减税对货币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小,LM曲线通常保持不变。
结果:
- 总产出(Y)增加。
- 利率(i)上升(由于需求增加导致的货币需求增加)。
图示
- 初始均衡:IS0和LM0的交点为初始均衡点E0。
- 减税后的均衡:IS曲线右移至IS1,新均衡点E1对应更高的总产出和更高的利率。
增税
增税则意味着政府增加了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税款,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的可投资资金,从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IS曲线:
- 增税减少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减少。
- 增税也可能减少企业的投资(I)。
- 总需求减少,使得IS曲线向左移动。
LM曲线:
- 增税对货币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小,LM曲线通常保持不变。
结果:
- 总产出(Y)减少。
- 利率(i)下降(由于需求减少导致的货币需求减少)。
图示
- 初始均衡:IS0和LM0的交点为初始均衡点E0。
- 增税后的均衡:IS曲线左移至IS1,新均衡点E1对应较低的总产出和较低的利率。
综合总结
津贴增加和减税:都导致IS曲线右移,增加总产出(Y)和利率(i)。 增税:导致IS曲线左移,减少总产出(Y)和利率(i)。
通过·IS-LM`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政政策(津贴和税收)的变化如何影响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而改变总产出和利率的均衡水平。这有助于决策者理解和预期不同政策的经济影响。
9. 简述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
1. 公开市场业务
- 指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2. 法定准备金率
- 指银行法(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存款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比例即为法定准备金率.
3. 再贴现率
- 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石锁收取的利润称为再贴现率.
10. 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它们旨在促进经济的整体健康和稳定,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1.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 目标:实现持续的、健康的经济增长。
- 措施:通过投资基础设施、促进创新、提升生产力、鼓励投资和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
- 意义:经济增长能提高国家整体财富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质量。
2.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 目标:降低失业率,尽可能实现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 措施: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职业培训、教育投资和经济刺激措施来创造就业机会。
- 意义:充分就业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3. 价格稳定(Price Stability)
- 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 措施:通过货币政策(如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政策(如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控制通胀。
- 意义:价格稳定能维护货币购买力,增强经济决策的可预见性,保护居民的实际收入和储蓄。
4. 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 of Payments Equilibrium)
- 目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维持适度的外汇储备。
- 措施:通过外汇政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来调节国际收支。
- 意义: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稳定汇率,增强国际市场信心,防止外汇危机。
简要总结
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保持价格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这些目标共同作用,旨在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11.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从四个方面详细说明:
1. 鞋底成本(Shoe Leather Costs)
定义:鞋底成本是指由于通货膨胀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成本,人们频繁将现金存入银行以避免持有贬值现金,增加了银行的管理费用和运营成本,造成了现实交易的低效率。
影响:
- 频繁取款:高通货膨胀率下,现金的购买力迅速下降,人们需要更频繁地去银行取款或存款,以保持财富的实际价值。
- 时间和精力浪费:这种频繁的银行交易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产生交通、能源等额外成本,进而减少了人们进行生产性活动的时间。
- 金融机构负担增加:银行和金融机构处理更多的交易业务,运营成本增加,可能转嫁给消费者。
2. 菜单成本(Menu Costs)
定义:菜单成本是指由于通货膨胀,企业需要频繁修改价格标签、菜单、广告和合同等,导致的费用增加。
影响:
- 重新定价的成本: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价格标签、重新印刷菜单、修改广告和更新合同,这些过程涉及材料费、人工费和时间成本。
- 市场混乱:频繁的价格调整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价格,降低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信心。
- 资源浪费:企业将资源用于调整价格,而不是用于生产和创新,导致经济效率下降。
3. 通货膨胀导致的税收扭曲(Tax Distortions)
定义:通货膨胀会影响税收体系,使得税负不再反映实际经济状况,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影响:
- 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不匹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名义收入增加,但实际购买力未必增加。如果税收按名义收入征税,会导致实际税负加重。
- 资本利得税:通货膨胀下,资产名义价格上涨,即使实际购买力未变,资本利得税也会增加,抑制投资和资产流动。
- 税制不公平:税收进度表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低收入人群可能受到更大影响,税制变得更加不公平。
4. 通货膨胀造成的价格体系中的"噪声"(Price System Noise)
定义:通货膨胀引入了价格体系中的"噪声",即价格信号失真,影响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影响:
- 价格信号失真:通货膨胀使价格频繁变动,价格不再准确反映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供需关系,企业和消费者难以做出有效的经济决策。
- 信息不对称加剧:价格波动导致信息不对称增加,企业和消费者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 市场预期混乱:不确定的价格变化使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变得不稳定,可能导致过度储蓄、减少投资和消费。
总结
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包括:
- 鞋底成本:频繁取款存款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 菜单成本:频繁修改价格标签和菜单等增加企业成本。
- 税收扭曲:名义收入增加导致实际税负加重,影响投资和资源配置。
- 价格体系中的"噪声":价格信号失真影响市场决策和资源配置效率。
这些成本会导致经济效率降低,社会福利减少,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12. 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1. 直接购买支出的影响
- 政府直接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会通过政府采购来实现.
2. 税收的影响
- 增税或税收较高的直接影响是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从而影响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 间接影响是导致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的下降, 从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再影响和调整消费和投资的需求. 减税和较低的税收的作用相反.
3. 转移支付的影响
- 政府转移支付往往会转给个人或企业,从而形成他们的投资或消费需求.
4. 制度和政策的影响
- 政府对需求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
12. 经济周期的几个阶段有哪些?
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是指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的过程。它包括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通常,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扩张(Expansion)
特征:
- 经济增长:GDP持续增长,经济活动活跃。
- 就业增加:失业率下降,企业招聘增加。
- 消费和投资上升: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增加。
- 物价水平:通常伴随温和的通货膨胀。
描述: 在扩张阶段,经济活动全面增加,企业利润上升,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2. 高峰(Peak)
特征:
- 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仍在增长。
- 高就业率:失业率达到最低水平。
- 高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可能达到高点。
- 过度乐观:市场情绪高涨,可能出现泡沫。
描述: 高峰阶段是经济周期的顶点,经济增长达到最大化。然而,由于资源接近完全利用,进一步的增长开始受到限制,经济可能出现过热的迹象。
3. 收缩(Contraction)
特征:
- 经济活动减少:GDP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
- 失业率上升:企业减少招聘,失业人数增加。
- 消费和投资减少: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减少。
- 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减缓,甚至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描述: 在收缩阶段,经济活动减弱,企业利润下降,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弱,整体经济表现疲软。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减缓。
4. 低谷(Trough)
特征:
- 经济活动最弱:GDP降至最低点,可能出现负增长。
- 高失业率:失业率达到最高水平。
- 低消费和投资:居民和企业的经济活动降至最低点。
- 低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极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
描述: 低谷阶段是经济周期的底部,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失业率高企,消费和投资疲弱,企业面临困境。然而,这也为下一阶段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5. 复苏(Recovery)
特征:
- 经济活动回升:GDP开始重新增长。
- 失业率下降:企业开始恢复招聘。
- 消费和投资回升:居民和企业逐步增加经济活动。
- 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可能回升,但通常在可控范围内。
描述: 在复苏阶段,经济活动开始重新增长,企业恢复生产和投资,居民消费逐步增加,失业率开始下降。这一阶段标志着经济从低谷逐渐走向扩张。
总结
经济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扩张:经济活动增长,失业率下降,消费和投资增加。
- 高峰:经济增长达到顶点,失业率最低,可能出现过热现象。
- 收缩:经济活动减弱,失业率上升,消费和投资减少。
- 低谷:经济活动处于最低点,失业率最高,消费和投资最弱。
- 复苏:经济活动开始回升,失业率下降,消费和投资增加。
这些阶段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波动性,通过了解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可以更好地预测经济变化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13. 就业者包括哪些?
- 包括那些在调查时作为有报酬的雇员在工作、在自有企业中工作或在家庭成员的企业中从事无报酬工作的人,还包括当时没在工作但实际有工作而只是由于假期、疾病或坏天气等原因而临时缺勤的人。
14. 影响预期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1. 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
2. 产品成本
3. 投资税抵免
4. 投资风险
5. 融资条件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15. 什么是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 指因工人和工作之间的匹配过程所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 指源于工人的技能和特征与工作要求的持续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 指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失业.
14. 总支出包括什么?总需求包括哪些?
总支出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水平。以下是对总支出和总需求的详细解释:
总支出(Aggregate Expenditure)
总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量。它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消费支出(Consumption, C)
- 家庭和个人用于购买日常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 例子:食品、衣服、住房、医疗、娱乐等。
投资支出(Investment, I)
- 企业用于购买资本品(如设备、建筑物)和存货投资的支出,个人用于购买住宅的支出也包括在内。
- 例子:工厂设备、办公楼、住宅建设、存货增加等。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 G)
- 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 例子:道路建设、教育支出、国防开支等。
- 注意:政府转移支付(如社会福利、养老金)不包括在内,因为它们不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支出。
净出口(Net Exports, NX)
- 一个国家的出口(Exports, X)减去进口(Imports, M)后的差额。
- 例子:向国外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如汽车、软件)减去从国外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体中所有购买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总需求也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消费需求(Consumption, C)
- 家庭和个人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
- 影响因素:可支配收入、消费信心、利率等。
投资需求(Investment, I)
- 企业和个人对资本品和住宅的需求。
- 影响因素:利率、预期收益、商业信心等。
政府需求(Government Spending, G)
- 政府对公共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 影响因素:财政政策、政府预算等。
净出口需求(Net Exports, NX)
- 外国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去本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 影响因素:汇率、外国经济状况、贸易政策等。
总结
总支出和总需求的构成是相似的,均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组成:
- 消费(C):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
- 投资(I):企业和个人的资本支出和住宅支出。
- 政府购买(G):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 净出口(NX):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区别和联系
- 总支出:更侧重于实际发生的支出,是实际经济活动的衡量标准。
- 总需求:侧重于各个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反映了经济体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总需求意愿。
理解总支出和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经济活动水平,制定经济政策以实现稳定和增长。
15. 流动性偏好的动机
流动性偏好理论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用来解释人们持有货币(现金或存款)的原因。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个: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下面是对这三种动机的详细解释:
1.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定义: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日常交易和支付需求而持有货币的需求。
原因:
- 日常开销:个人需要货币来支付日常生活中的开销,如食品、交通、娱乐等。
- 经营支出:企业需要货币来支付日常运营中的各种开支,如工资、原材料、租金等。
特点:
- 与收入水平相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通常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收入越高,交易需求越大。
- 与支付频率相关:支付频率越高,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也越大。
2.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定义: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支出和意外情况而持有货币的需求。
原因:
- 应急储备:个人和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以应对意外支出或紧急情况,如医疗费用、设备损坏、收入中断等。
- 经济不确定性:在经济环境不稳定或收入不确定时,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会增加。
特点:
- 与收入水平和经济环境相关:收入较高或经济环境不稳定时,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会增加。
- 流动性偏好:个人和企业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以便在需要时迅速动用。
3.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定义: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抓住未来可能的投资机会或避免在资产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而持有货币的需求。
原因:
- 投资机会:当预期未来利率下降或资产价格上涨时,个人和企业会持有货币以便在未来进行投资。
- 避险需求:当预期未来利率上升或资产价格下跌时,个人和企业会持有货币以避免投资损失。
特点:
- 与利率水平相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密切相关,利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高,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越低;反之亦然。
- 与市场预期相关:市场对未来利率和资产价格的预期直接影响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总结
-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为了日常交易和支付需要,主要与收入水平和支付频率相关。
-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支出和紧急情况,主要与收入水平和经济环境相关。
-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为了抓住投资机会或避免投资损失,主要与利率水平和市场预期相关。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通过这三种动机解释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不同原因,帮助理解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6.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包括哪些?
- 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 进口型通货膨胀
17. 流动性偏好的动机
- 交易动机
- 预防动机
- 投机动机
18. 乘数机制理论发挥的条件有?
1. 乘数发挥作用要以社会上存在充裕的供给能力为条件.
2. 乘数发挥作用还要求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
3. 乘数发挥作用也要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投资需求增加的需要.
19. 什么对消费起决定性作用?
消费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收入水平
定义: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
影响:
- 可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强。
-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加时,用于消费的比例。一般来说,收入较低的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收入较高的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2. 消费者信心
定义:消费者信心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的预期和信心。
影响:
- 经济前景:如果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乐观,他们更倾向于增加消费。
- 就业和收入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收入稳定或增加,他们更愿意消费;相反,如果预期收入下降或失业风险增加,他们可能减少消费。
3. 利率水平
定义:利率是指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资金使用费,通常以年利率表示。
影响:
- 借贷成本:较低的利率使得借款成本降低,鼓励消费者通过贷款进行消费,如购买房屋、汽车等。
- 储蓄动机:较高的利率会增加储蓄的吸引力,消费者可能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
4. 财富效应
定义:财富效应是指个人或家庭的财富状况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
影响:
- 资产价值: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值的增加会使消费者感到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
- 心理效应:当人们感到自己更富有时,可能更倾向于进行高额消费和奢侈品消费。
5. 税收政策
定义:税收政策包括政府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的各种税收,以及提供的税收优惠和减免。
影响:
- 所得税:降低个人所得税可以增加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 消费税:提高消费税会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可能抑制消费。
6.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定义: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福利而实施的政策措施。
影响:
- 社会保障: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少消费者对未来支出的担忧,鼓励他们增加当前消费。
- 医疗和养老保障:完善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可以减少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加消费倾向。
7. 信贷可得性
定义:信贷可得性是指消费者能够方便地获得贷款和信用的能力。
影响:
- 贷款和信用卡:如果消费者能够容易获得贷款和信用卡,他们可能增加当前消费。
- 信贷条件:宽松的信贷条件(如低利率、低首付)会刺激消费,特别是在耐用品和住房市场。
8. 文化和社会因素
定义:文化和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习惯、家庭结构等。
影响:
- 消费文化:不同社会和文化对消费行为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有些文化可能更注重储蓄而非消费。
-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如家庭成员数量、年龄结构)也会影响消费需求和模式。
总结
对消费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包括:
- 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 消费者信心:对未来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的预期。
- 利率水平:借贷成本和储蓄动机。
- 财富效应:资产价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 税收政策:所得税和消费税的变化。
-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和医疗、养老保障。
- 信贷可得性:贷款和信用的可获得性和条件。
- 文化和社会因素:社会价值观、文化习惯、家庭结构。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个人和家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更有效地制定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